您好,欢迎来到澳客旅游网。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画饼大师”嘉士伯又来忽悠重庆人了?

“画饼大师”嘉士伯又来忽悠重庆人了?

澳客旅游网 2025-10-01
导读“画饼大师”嘉士伯此前给重庆画的饼一个都没兑现,现在又开始画新的饼了。在此,希望重庆人民擦亮眼睛,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重庆人不信“重庆是嘉士伯在中国的家”,试问嘉士伯在中国究竟有几个家?“重庆是嘉士伯在中国的家,对这一点,我们非常自豪。重庆不仅是嘉士伯中国业务的中心,更是我们长期深耕中国的坚实支点。”近日,来渝参加会议的嘉士伯集团执行副总裁乔若昂表示,嘉士伯希望借助其在全球积累的“AI+”实践经验,助力重庆的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此话一出,遭到许多网友的质疑:“画饼大师”嘉士伯又来

“画饼大师”嘉士伯此前给重庆画的饼一个都没兑现,现在又开始画新的饼了。在此,希望重庆人民擦亮眼睛,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重庆人不信“重庆是嘉士伯在中国的家”,试问嘉士伯在中国究竟有几个家?

“重庆是嘉士伯在中国的家,对这一点,我们非常自豪。重庆不仅是嘉士伯中国业务的中心,更是我们长期深耕中国的坚实支点。”近日,来渝参加会议的嘉士伯集团执行副总裁乔若昂表示,嘉士伯希望借助其在全球积累的“AI+”实践经验,助力重庆的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话一出,遭到许多网友的质疑:“画饼大师”嘉士伯又来忽悠重庆人了?嘉士伯在中国究竟有几个家?因为嘉士伯此前对重庆人画过太多的饼,但没一个承诺最终兑现。

“重庆是嘉士伯在中国的家。”有重庆网友对此表示,嘉士伯执行副总裁这次跑到重庆来说这番话,完全是脸不红心不跳、昧着良心说假话。

嘉士伯中国总部自1995年至今一直在广州办公,2021年,嘉士伯进而把上市公司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啤酒或重啤)办公室也搬离重庆、搬到广州去了,请问:有这样把重庆当家的吗?嘉士伯既然想拉近与重庆的关系与距离,但不是这么硬扯死拉的,不能光嘴上讲得好听,而是要拿出具体的、实际的行动。因此,请重庆市及市级相关部门、请重庆人千万不要当真,千万不要上嘉士伯的当,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7月8日报道

也有重庆网友表示,麻烦嘉士伯认真履行入股、控股重庆啤酒时对重庆市的四大承诺,即它当初画下的四个大饼:

大饼①:将嘉士伯中国区管理总部搬迁至重庆;

大饼②:将嘉士伯亚洲技术科研中心设在重庆;

大饼③:继续保留与发展壮大“山城”品牌啤酒;

大饼④:将嘉士伯高端国际品牌啤酒安排在重庆生产!

重啤2020年年报显示办公室地址在重庆市,2021年年报显示办公室地址在广州市

针对乔若昂提出的“重庆不仅是嘉士伯中国业务的中心,更是我们长期深耕中国的坚实支点”,另有部分消费者认为,此话前半句与事实完全不吻合,因为嘉士伯不仅未完全认真履行其向重庆画的四个大饼、作出的四大承诺,反而在2024年跑到广东佛山投资兴建了一座世界一流的工厂,并在此建设欧洲以外的首个大型研发中心。根据重啤公告,嘉士伯此次投资将获得佛山市一定的产业扶持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扶持

根据重啤公告,2011年至2016年期间,嘉士伯控制下的重啤以淘汰落后产能的名义,关停了位于重庆市范围内綦江、永川、黔江等地的12家工厂,导致约5000名工人下岗,接着将“山城”啤酒退出上述销售区域,并将其转为嘉士伯自有品牌的销售市场。

再看重啤2020年3月公告,由于重庆区域对易拉罐产品有市场需求且本地工厂产能不足(由2011年至2016年关闭重庆啤酒在渝工厂后导致),重啤选择在四川宜宾新建生产线。此举使得嘉士伯获得宜宾市5550万元的投资补助与补贴。

也就是说,在重庆为了保护嘉士伯在渝发展而认定啤酒行业存在过剩产能的情况下,在重庆给予重啤在渝工厂各种水电气优惠的背景下,嘉士伯却背信弃义,在重庆市场出现产能不足后选择异地(宜宾、佛山)投资建厂,以获取重庆以外地方的高额补贴。

因此,在嘉士伯看来,重庆只是其“三进中国”可有可无的战术棋子,而非战略堡垒。

仅凭这三点没有说到做到,嘉士伯就被直接打脸了。

是嘉士伯离不开重庆这个家,而非重庆离不开它

据报道,乔若昂在渝称,嘉士伯在渝投资超100亿元:助推重庆啤酒跻身中国五大啤酒公司之一。

“嘉士伯一直看好重庆发展前景,持续投资重庆。”乔若昂说。作为率先在中国投资的丹麦公司之一,嘉士伯在华投资累计已超200亿元,其中超过100亿元投在了重庆。这也让重庆啤酒从一个区域型企业,成长为中国五大啤酒公司之一,运营着由27家酒厂组成的生产供应网络和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年营收近150亿元,纳税约26亿元。

对乔若昂提供的上述数据,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嘉士伯看好重庆的硬核逻辑与真实原因。

对嘉士伯宣称在重庆投资超过了100亿元,其中绝大多数当初投在了收购重庆啤酒股权时,此项费用就花了80多个亿,而真正投在固定资产、技术改造上占比仍是其次的。实际上,嘉士伯当初也是因为看上了重庆啤酒这块肥肉,以及重庆啤酒一直牢牢占据重庆市场优势地位即将带来的巨额回报。

2008年,重庆啤酒被纳入重庆国企改制重点项目,开始对外引资。当年12月,苏纽公司作为重啤第二大股东,被全球第三大啤酒厂商嘉士伯收购。于是,嘉士伯取而代之,成为重啤新股东。

此时,嘉士伯第三次踏进中国市场的大门,正在跑马圈地。嘉士伯这次避开了二进中国的策略,调整为向西部进发,深入中国内陆,而重庆正是其三进中国并取得成功的大本营。这也正是乔若昂此番提出“重庆不仅是嘉士伯中国业务的中心,更是我们长期深耕中国的坚实支点”的真实原因所在。

2008年,嘉士伯盯上了重庆市场,自然也就盯上了重啤。2010年,嘉士伯进一步以超过20亿元的价格增持了重啤12.25%的股份,使其总持股比例达到29.71%,从而成为重啤的第一大股东。时间迈入2013年,嘉士伯再以29.13亿元的价格收购重啤1.46亿股,使其持股比例达到30.29%,合计持有重啤60%的股权,成为重啤的控股股东。

有媒体据此称,嘉士伯是重啤的大救星,对面临困局的重啤拔刀相助。事实是,查询重啤2008年(嘉士伯入主重啤)至2013年(嘉士伯控股重啤)这6年财报,重啤每年都处于净盈利模式,且在重庆啤酒集团国企控股时代的2010年,年净利润超过了3.5亿元。

也就是说,在享受给予保护措施和优惠的背景下,在消除其他啤酒企业在渝建厂或投资竞争压力的大前提下,不管是嘉士伯还是全球其他排名靠前的啤酒厂商来重庆投资,重啤照样可以过上好日子,说不定还过得更好。

因此,嘉士伯在华投资累计已超200亿元,其中超过100亿元投在了重庆。这也让重庆啤酒年营收近150亿元,纳税约26亿元。表面看,这些数据让嘉士伯看似真的很牛很威武,但细究其来,嘉士伯通过参股、控股重啤,17年来牢牢控制了重庆啤酒市场多少份额?是什么因素成就了嘉士伯通过非完全市场竞争手段长年累月一直保持居高不下的市场老大江湖地位?

其次,嘉士伯控股下的重庆啤酒因为运营着全国多个省市27家酒厂,生产供应网络和销售网络也覆盖全国多个省市,其宣称的年营收近150亿元,也并非全部计入重庆市GDP报表内,其宣称的每年纳税约26亿元,也并非重庆独自分享。

因此,请重庆市及市级相关部门、请重庆人民对嘉士伯的高调赞歌,一定要有科学分析与清醒认知,不宜被嘉士伯笼统大数据所忽悠、所蒙蔽。

嘉士伯,“画饼”忽悠行不通了

我们再来看嘉士伯与中国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可追溯到1876年,嘉士伯第一次向中国出口啤酒,销量一直保持稳定。二战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嘉士伯在中国的销售一度中断。

第二段是1978年,嘉士伯第二次进入中国,在设立嘉士伯啤酒厂有限公司,负责嘉士伯啤酒及其它品牌在中国和的生产、销售、分销及市场推广。不过,起了个大早的嘉士伯并没有赶上早集。进入后很长一段时间,嘉士伯在中国市场一直表现平平。直到百威英博1995年以收购武汉中德啤酒厂97%股权为跳板落户中国,嘉士伯才下定决心将中心从转移到内地。

就在这一年,嘉士伯收购了广东惠州一家啤酒厂,正式踏入中国,开始了中国本土生产嘉士伯系列品牌,供应中国、及澳门市场。同时,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设立分公司,强化其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但是,嘉士伯这次“行”并不顺利,重点进攻华南市场,在与众多巨头的竞争中铩羽而归,甚至一度灰溜溜地退出中国内地市场,退守。

第三段是迈入21世纪,嘉士伯在中国的跑马圈地策略开始调整、步子也开始发力。2002年开始,嘉士伯选择离开中国主要市场,向西部进发,深入中国内陆。嘉士伯战略以收购为主,从2003年起,嘉士伯陆续将拉萨啤酒、黄河啤酒、乌苏啤酒、大理啤酒等27家啤酒厂纳入麾下,覆盖了中国近一半的国土,一度成为西部省份啤酒市场领导者。

正是借助重啤这只鸡,正是“把重庆当作嘉士伯在中国的‘家’”,嘉士伯才不断借鸡生蛋、跑马圈地,从而为其集团贡献更多中国产值、中国利润。

站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来解读嘉士伯依托重庆啤酒,从而在中国取得的成功,我们并没有完全否定嘉士伯作为全球三大啤酒集团之一的历史沉淀与品牌积累,但我们不能据此就认为,是嘉士伯开发、启动了中国西部啤酒市场的大门,在它三进中国市场之前,重庆啤酒市场已经诞生多年并在大半个中国占据一定的份额。不然,2004年“山城”啤酒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山城”啤酒获得“中国名牌”殊荣,成为中国啤酒“五朵金花”之一岂非浪得虚名?!

因此,请嘉士伯放弃“画饼忽悠”做派,不是你成就了重庆,而是重庆成就了你;不是你慷慨施舍了重庆,而是重庆用庞大的市场消费回报了你;不是重庆对不住你,而是你对不住重庆!

总之,“画饼大师”嘉士伯此前画的饼没一个兑现,现在又开始画新的饼了,“借助其在全球积累的“AI+”实践经验,助力重庆的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希望重庆人民擦亮眼睛,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来源:今日头条-凤凰时尚

Copyright © 2019- aoks.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